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杠杆式投资股票,是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的迫切需要。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也提出,“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,培育生物制造、量子科技、具身智能、6G等未来产业”的任务目标。
在这过程中,得益于在半导体、先进制造、信息技术等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与先发优势,以及对行业最前沿技术的超前布局和丰富的产业化、商业化实践经验,科创板上市公司正面向未来产业新赛道跑出加速度。
立足技术同源与产业化优势
推动未来产业发展
自科创板开板以来,产业集聚效应与核心技术优势不断在实践中凸显,进而为未来产业发展铺平道路。
以具身智能领域为例,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、高端制造、新材料等多行业、多学科的“集合体”,与科创板六大战略性新兴行业具有高度的技术同源性。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科创板在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动力电池等领域分别有225家、128家、51家和19家上市公司,实现链群式发展。
市场人士表示,上述领域企业合力为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机器人本体、减速器等核心部件以及动力电池的硬件支撑,和控制系统、算法模型等软件协助。据统计,14家科创板公司已经把深入研发人形机器人、具身智能相关产品作为一项重要举措,纳入公司“提质增效重回报”专项行动方案并对外披露。
例如,上海步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披露,公司在工业移动机器人(AGV/AMR)领域已在国内拥有较高市占率,并在仿生机器人领域有所布局,为客户提供的无框力矩电机已取得小批量样品订单。
此外,在人工智能、低空经济等新赛道,科创板公司也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。据统计,人工智能领域,30余家科创板公司扎根大模型训练、算法优化与场景落地,为智能驾驶、智慧城市等下游应用场景筑牢根基;低空经济领域,近20家科创板公司业务覆盖机身复合材料、无人机研发制造、空管控制系统,在农林植保、物流运输、电力巡检等业务方向持续深耕。
坚定投入研发创新
引领前沿技术突破
在科创板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创新沃土上,研发创新无疑是企业蓬勃发展、砥砺前行的核心战略支点。
数据显示,自开市以来,科创板公司平均研发强度保持在10%的高位。2024年前三季度,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已超千亿元,达到同期归母净利润的两倍多。
进一步来看,研发资金持续投向前沿技术领域。超过100家科创板公司曾在“提质增效重回报”专项行动方案中提及将密切关注前沿技术,推进新技术与研发项目的储备。
例如,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行动方案中提出,公司将迭代升级高电压钴酸锂、高电压、高功率三元材料、液相法磷酸铁锂等优势产品,突破磷酸铁锰锂、钠电正极材料、全固态电池材料、补锂材料等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。
得益于研发的持续投入杠杆式投资股票,一批重磅技术成果接连落地。例如,近日,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宣布,其自主研发的210mm大面积钙钛矿/晶体硅两端叠层太阳电池效率达到31.1%,经海外研究所认证创下新的世界纪录。据悉,这是全球首次在工业级210mm电池尺寸上实现超过31%的效率,也是公司第32次刷新世界纪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