庆功宴上,刘伯温坐在朱元璋旁边,偷偷将龙袍的边角压在自己的坐椅上。喝到酒兴正浓时,朱元璋突然离席,衣角牵动了刘伯温,他顿时警觉关于股票的,紧跟着走出门,逃过一劫。
“一将功成万骨枯”,朱元璋能成为皇帝,可是踩着十万、百万人头走上来的。他之所以能坐上皇位,全仗刘伯温的运筹帷幄,李善长大管家式的管理,众多将领、士卒的浴血拼杀。
所以,朱元璋做了皇帝,跟随他打天下的功臣们,也都等着封赏。1370年,朱元璋正式对当年追随自己建功立业的文臣武将论功行赏,他封6人为公爵,28位大将为侯爵,还有伯、子、男爵、将领无数。
朱元璋给予功臣们高官厚禄,赐给他们良田、美姬,还和他们结亲,把女儿嫁给功臣的儿子,把功臣的女儿娶为儿媳,成为儿女亲家,利益共同体。除此之外,朱元璋对于功劳显赫的功臣,还颁发了“免死铁券”。有了免死铁券,功臣们就好似有了多条命,本人或子孙犯罪,可免死数次。朱元璋赋予功臣们的这项特权,本想是回报功臣,不料,免死铁券,却成了速死铁券。
展开剩余72%上天要你灭亡,先使你疯狂。大多功臣们有了免死铁券,就变得疯狂、膨胀了,他们有恃无恐,他们杀人伤人、恃强凌弱、霸占土地、抢掠妇女、吃喝嫖赌、贪污纳贿,甚至造刀枪、穿龙袍的都有。朱元璋眼看着功臣们,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结党营私,杀人犯法,甚至挑战皇权,动摇国本,触动了朱元璋的底线,心中顿生杀意。
但功臣太多,而且手中拿着免死铁券,朱元璋如果名正言顺,中规中矩地处理,必然引起功臣们的集体抵抗,到那时反受其害。朱元璋思来想去,定下一条毒计。
一天,朱元璋下令在南京鼓楼岗的山坡上,建造一栋功臣楼,并告诉功臣,待功臣楼竣工之日,他要大摆宴席,宴请群臣。听到建造功臣楼,大多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,打下江山的开国功臣,无不深受感动,纷纷称赞太祖英明,不忘大家昔日的功劳。
而唯有神机妙算,爱动脑筋的刘伯温忧心忡忡。刘伯温熟读历史,他从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,早就看透了兔死狗烹,鸟尽弓藏的规律。刘伯温辅佐军机多年,曾时刻不离朱元璋左右,他深知朱元璋好猜的性格,朱元璋做了皇帝,按道理,他定会忌惮功臣兵变,夺取朱明王朝,应该想尽办法削减、打压功臣才对。
然而,在诸多功臣越来越跋扈的情况下,朱元璋反倒设庆功宴,这无异于加重功臣们的优越感,使他们变得更加放肆,这显然不符合朱元璋的利益。所以,这背后一定隐藏了一个险恶用心。刘伯温料到,庆功楼建成那天,也就是诸多功臣身死之日。
不久后,功臣楼建成,朱元璋摆下宴席邀功臣们赴宴庆功。刘伯温赴宴时,发现功臣楼的角落里多了些干柴,心中猜出朱元璋的用意。宴席上,刘伯温坐在了朱元璋的旁边,他趁朱元璋不注意,偷偷将朱元璋龙袍的一角压在自己的坐椅上。
大家觥筹交错,正喝到兴头上,朱元璋突然离席,众人只顾着喝酒,也不去理会。但由于衣角牵动,刘伯温顿时警觉,他紧急起身,跟随朱元璋走出庆功楼。果然,朱元璋走出庆功楼不久,突然一声巨响,功臣楼轰然倒塌,陷入一片火海。而刘伯温因为自己爱动脑筋,自己的聪明逃过一劫。
这就是“火烧庆功楼”的民间传说,《大明英烈》、《明英烈传》中也有记载,后来还改编为晋剧剧目《火烧庆功楼》,广为流传。虽然只是传说,但朱元璋猜忌、有计划地清除功臣,却是事实。而刘伯温之所以没有像李善长、胡惟庸、蓝玉那样被抄家、灭族,也正是因他熟读历史,早就明白了兔死狗烹,明哲保身的道理。
刘伯温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关于股票的,保住了儿孙,但由于他太聪明,聪明得令朱元璋害怕,他屡屡道破帝王心术,说破未来之事,比如三国的杨修,最终引来帝王的杀心。最终,刘伯温喝下御医的药,毒发身亡。刘伯温成也聪明,败也聪明,令人叹息。
发布于:天津市